今年以来,长春新区招商引资动作频频、硕果累累。总投资6亿元的大医集团(长春)创新产业基地、中军天信国际品牌文旅等项目完成签约;赴沪浙苏皖等地交流对接活动,14个项目签署框架协议,总投资105.8亿元;赴广深津考察活动,中国好食材东北三省总部基地落位……
成绩为何如此亮眼,得益于长春新区顶格推进招商引资,持续打出了链式招商、科技招商、资本招商等一系列招商“组合拳”。截至目前,全区共有招商引资项目922个,总投资2627.8亿元,已落位项目118个,总投资232.37亿元,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78个,另有在谈项目205个、储备项目514个。前三季度,引进内资241亿元,引进外资615万美元,两项指标总量均位列全市第一名,赋能高质量发展的质效不断提升。
9月25日,中国(长春)首届数实融合新赛道大会召开,长春新区与长城战略咨询、神州控股、10户新赛道企业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。
时间回到3月20日,长春新区“两谷一基地”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在杭州举行,会上邀请了116户长三角地区企业,签约了涉及医药健康、数字经济领域的迪安检测、新华三等10个项目,留下了与杭州携手合作的一段友好佳话。
不仅锁定环渤海、长三角、珠三角等项目资源富集地“走出去”,新区也不断强化“引进来”,今年以来组织开展重大招商活动238次,累计接待客商1000余批次,签约项目38个,总投资超100亿元。
走进预计年底交付使用的长智光谷建设现场,博翔无人机、吉大仿生、大医集团等项目已进场施工,长光博翔无人机、上海医加医科技等8个项目已经签约落位。
产业链招商有多重要,长春新区党工委书记、管委会主任华景斌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,围绕构建“311X”现代化产业体系,聚焦“两谷一基地”等特色产业园区,不断优化创新生态圈、延伸产业链价值链,努力吸引更多的大项目、好项目在新区落地。
思路既定,长春新区全力招引“源头活水”,组织编制“主导产业体系图谱”和“产业招商地图”,打造长智光谷、药谷创新园等3.0版特色园区。长谷“北谷”引进飞凡生物、圣博玛化学原材料、吉大生物医疗器械、华润医疗器械产业园、珈蓝医药等一批重大项目;“南谷”的高新生物医药产业园集聚瑞宙、五星药厂、凯美斯、西诺生物、海外制药、金赛药业、吉原生物等15个项目,形成了高品质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。长新创谷引进落位明宇集团凯悦臻选酒店、尚雅酒店、凤凰航空(吉林)有限公司、中宝智运网络货运平台等一批优质项目。
以协同化的创新平台,实施科技招商。新区联合一院三所和高校,加快建设吉兴产业园、吉大仿生实验室及大科学装置、应化所北湖园区、理工大学创新研究院、海尔海创汇、启迪科技园等一批创新平台。其中,吉兴产业园正在推进吉大17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;吉大仿生大科学装置积极推进仿生异质多材料3D打印、结构仿生设计制造等3个项目落位;应化所近期签约后,将落位氢能产业研究院和三个国重实验室。
以多元化的产业基金,推进资本招商。新区加快构建总规模100亿元的引导基金,充分发挥基金杠杆效应,强化政府引导效能,形成产业培育合力,撬动社会资本进驻,促进重大项目落位。
以高端化的人才载体,探索招商引智。新区聚焦形成“引进一名人才、带来一个团队、催生一批项目”的链式效应,目前陈学思院士的生物降解材料助剂产业园、任露泉院士仿生科技成果转化平台、于吉红院士的吉诺贝尔科学家科创园等项目已落位,把院士“才富”变成发展“财富”,助推新区延伸产业链、提升价值链、赋能创新链。(素材来源:长春新区政研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