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觉喉咙有点痛,于是想着体验一下药店门诊统筹。店里人头攒动,只听销售员在问一位老人:“您是职工医保,想想看还有哪里不舒服不?您的门诊统筹额度年度就过期了。”这话倒也还没大毛病。
巧得很,就在这时我的电话响起,那头是一位医保部门领导,忧心忡忡地跟我说:“真的要不得啊,亲眼看到门诊统筹药店把一些当归、天麻等可食用的中药小袋分装,以几乎同样的处方在给门诊统筹的患者推销。”无独有偶,晚上还有两个朋友在向我求证:老人听药店说要赶紧买药,不买就浪费了今年的报销,遂都在跃跃欲试。
没有也不想去做具体的数据统计,相信年底前“突击消费”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,这就是被少数的不良药店带了节奏,造成许多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乱了分寸。
定点零售药店纳入职工门诊统筹,是职工门诊共济改革的一个重要配套措施。简单地讲,职工医保基金分为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两部分,过去的政策设计是,个人账户主要用于保障日常的小病小痛,即主要是门诊和购药;统筹基金主要是住院报销,也包括门诊慢特病、双通道购药等参照住院支付的报销。这样最大的弊端是,很多健康的年轻人个人账户基本不用,资金大量沉积。而医保本身就不是储蓄,而是要发挥共济作用,让需要用的人能够多用一点,能够更多解人所难。于是,经过审慎研究,启动了职工门诊共济改革,降低个人账户的金额,增设职工门诊医疗的统筹基金报销,以此盘活沉积的大量资金,更好实现医保的共济功能。同时,为了更好方便患者就医购药,明确患者可凭合规处方到定点零售药店购药,同样纳入报销。
以湖南省为例,设置了在职职工年度最高支付限额1500元,退休职工2000元;职工医保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不设起付线%,在二级以上有一定的起付标准。纳入门诊统筹的药店与基层医疗机构相同政策,与医疗机构合并计算年度最高支付限额。而当前这个“突击消费”的问题,就是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引起的。看起来没什么毛病,年度支付限额,今年没有支付也不会累积到明年,“有钱不用,过期作废”。然而,真的是这样吗?
先从参保患者这头讲起,核心的问题是:你买的那些药真的值得吗?确实身体不适,哪怕是腰腿酸疼,正而八经让医生给瞧了一下,买些药回去,那是无可厚非的。但是,最怕的就是药店一鼓唆,乱七八糟的药买了一堆,看起来占了很大的便宜,仔细一想才会发现吃亏更多。
一个是,买这些药是有自付的,自己要至少负担30%,这意味着买1000元的药自负至少300元,要想想这300元的付出是不是值得的,很多恐怕买回去都是束之高阁。
二个是,药品是有保质期限的,这玩意不能当饭吃、也不能当零食,一旦过期大概率他们的归宿就是垃圾桶。对资源、对个人,无疑都是巨大的浪费。
三个是,药品是有品性的,没有专业的指导,吃药恐怕是很容易吃出毛病来的。比如,哪怕最简单的感冒都有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之分,用药不对可能南辕北辙,这是笔者的亲身经历;消炎药恐怕也不能乱用,青霉素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吃的,更遑论其他的疾病治疗。吃错药而加重病症的病例恐怕不在少数,似乎没必要贪这点便宜去自作主张。哪怕是当归、党参,恐怕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炖着吃的,中医更讲究因人制宜,从体质辨识都有9种体质,乱买补药、乱吃补药恐怕吃不出气血两旺、补不出健康长寿。
四个是,保障机制是畅通的,参保职工的门诊统筹每年都有1500或者2000的额度,保障一般的感冒发烧肯定是足够的,两病、门诊慢特病还有专门的保障通道,而除此的大一些的疾病或者不可能自己买药治疗,或者会住院治疗,不存在需要囤药的情况。
再来说说药店这一边,核心的问题在于:你的购药报销行为真的经得起检查吗?引导形成“不购药报销就吃亏了”的心理效应,鼓吹“年底前不用完额度就会作废”的不良言论,可能是会带来营业额的一定增长,看起来是医生开方、患者购药,皆大欢喜。但是,这里面的悖论多多。
一个是,开具的处方合不合规?互联网处方有着严格的规范,国家卫健委专门印发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、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,互联网诊疗活动应当符合医疗管理要求,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。字斟句酌一下,我们的药ag真人网站店处方、尤其是这样年底前集中购药的处方符不符合上述规定。要知道,药店是医保报销的责任主体,那么保证是按照合规处方销售和纳入报销是基本的义务。
二个是,诊疗的情况合不合理?大数据时代,所有的购药行为都是透明的,前后购药的时间间隔,每一笔购ag真人网站药的主症,每一次购药的明细,能够形成完整的逻辑链条。即,只需要在医保监管的规则库里写入若干的规则,可疑数据都会一一浮出水面,剩下的就是落地查实。会不会法不责众,怎么可能,去看看医保基金监管的力度就知道了。
三个是,欺诈骗保的代价大不大?如果说以上诱导、变通还只是擦边球,是违规行为,那么恐怕还有的零售药店是在踩红线、过底线。如果涉及药品的串换、涉及虚假的交易(即返现),那就是非常明确的违法行为,一旦查实迎来的将不仅仅是违约的惩罚,必须负的刑事责任所带来的可能是锒铛入狱。这种欺诈骗保行为责任主体非常明确,谁授意谁操办谁受益,法不容情,恐怕会有人追悔莫及。另外,媒体报道曾有某上市公司因个别门店欺诈骗保被曝光,造成数亿元融资计划被搁置,这个教训是非常深刻的。如果大型连锁公司不能对自己的直营或加盟门店严格管理,带来的后果恐怕也会是灾难性的。
真的希望,定点零售药店都能秉持长期主义,能够加强自醒自律,赚取合法合规的利润,共同守护医保基金安全,共同保障参保群众权益。可以预见,医保部门尤其是市县医保部门一定会加大核查检查稽查力度,违法违规行为一定会得不偿失、付出代价。